作者:刘广洲 36365线路检测中心
在进入主题之前先说一下我年轻时的履历,我于1964年考入吉林大学半导体系半导体物理专业,研究方向是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现在叫芯片)。学了两年基础课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停课闹革命,直至1970年“毕业”被扫地出门。其实,就是上课的两年由于是学生会干部也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当时,我个人的实际水平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国的半导体事业会得到长足的进展。荷兰的ASML的EUV光刻机,也不一定会卡我们的脖子。个人命运与国运紧密相连,我也许会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毕业后被分配到边远地区一个农村的农机小厂。先后当过拖拉机修理工、翻砂工和钳工,还被县农机局抽调到农村生产队蹲点等。1974年经一位学长的帮助,调到一地区级市的半导体厂工作。没多久就被任命为该厂的供销科长。从此浪迹天涯,关里关外地跑供销。还获得过市劳模的称号。照这样下去,一辈子扎根基层已成定局。做梦也没想到我的命运会出现转机。机缘巧合于1978年,一次我到长春出差,在招待所里偶然获得一则消息,得知中央发布了150号文件。其主要内容是,老五届毕业生中的1968—1970届毕业生经考试合格后可回到母校举办的进修班(私下里称“回炉班”)进修。我校在辽宁和吉林两省招生。通过一个月的刻苦复习,幸运地考上了我校物理系举办的老五届进修班。在我一生中,在我命运的改变过程中,都会有贵人相助,吴式枢老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恩师和引路人,使我从一名采买员成长为一名高校教师。
今年的5月27日是吴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院里杨景和周淼同志都希望我写一篇纪念先生的文章。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了,往事如烟,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过往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有些事情是刻骨铭心的。其实,这些事情也得到了大家的共识,是耳熟能详的。正如张海霞同学说过,由名人和大咖来写纪念和回忆先生的文章会更具影响力。拿起笔来不知从何说起,随着日期的临近,压力也随之增加。前几日看到黄世伟同学发在群里的先生的手稿,当即浮想联翩。还是那种工整、稍微倾斜的字体,全篇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勾抹与更改,公式中的横线都是用尺划线,而且所给出的公式从来没有错误和遗漏,这已得到同学们的共识。姚海波同学已在文章中说的很清楚。曾有一段时间,我和井孝功老师同时接到先生相同的手稿,分别独立编制程序。井老师是计算物理方面的专家,是我国早期利用计算机进行科研计算的人之一,曾出版过多部计算物理的专著。我们通过分头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得到相同的计算结果后,再将程序进一步优化,统一成一个程序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每进行一步都会得到先生的指示——一份手稿。在这段时间里,曾遇到许多困难,但从未怀疑先生的手稿,通过克服这些困难使自己不断成长,特别是先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使我学到如何做人、如何做科研。
先生一丝不苟、严于律己的精神表现是多方面的。先生曾多次受邀出国讲学,讲学酬金除用于维持国外的生活外,剩余部分用于资助我校的访问学者。而且,回国后将剩余部分全部上交给国家,而不是向当时通常做法一样购买免税家用电器。先生家里看不见先进的家用电器,无处不在的只有书,最多的家具是书架,这种简易的木质书架,目前在王海军同学的办公室里仍可见到。
先生严于律己的精神也包括对自己的家属和亲人。姚玉洁老师是先生的贤内助和最主要的助手,除了负责自身的科研工作外,还负责研究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负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工作等,还主持本科生的《量子力学》课程,该课程是我校的精品课,姚老师主编的《量子力学》讲义是我国早期主要的几本讲义之一,是包括清华大学在内很多大学都应用过的教材。作为主讲教师,每次上课都提前十分钟进教室,虽然高度近视,多年来一直风雨无阻。而且,每次上课都穿戴整齐,衣着正式,和参加重要场合一样,充分表明其对学生的尊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为姚老师助课期间,她因视力问题要求我坐在前排,关注她的板书,如有问题及时提醒她。我却从未有发现过问题来提醒她。姚老师将其一生都奉献给她热爱的教育事业。各方面表现十分优秀却一直未晋升博士生导师。先生曾说过,名额有限,还是让给其他同志吧,不能好事都落在我一家。
先生为人非常低调,身居高位从不搞特殊化。中国高科技中心是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主要资助,依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的学术组织,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青年物理学工作者,负责组织顶级的学术研讨会,聘请全国顶级科学家主持会议和做专题报告等,对与会的京外学者提供住宿和报销旅费。高科技中心的条件虽然比较简陋,它的建立无论对青年学者本人,还是对我国的物理学的学科发展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先生作为国内顶尖的科学家也常被邀请作专题报告或主持讲习班等。先生和大家一样,住在中科院906公寓。从906公寓到科学园区内的高科技中心,对于年轻人来来说,不算远,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确实不近。先生每天都和大家一样,坚持步行去开会。而且,中关村地区行人很多,先生的身体比较消瘦,为防止过往行人撞到先生,每次都是挽着先生的胳膊。当然,这种感觉对我来说很奇妙,像和自家长辈边走边聊一样,本人也在和先生的交谈中受益匪浅。906公寓的条件较差,冬天时北京的天气很冷,室内温度较低,晚间睡觉时在棉被上面还要盖上棉大衣。先生从不搞特殊化和大家一样坚持住在906公寓。这和有些高校的青年人嫌弃906公寓的条件不好而住进附近的宾馆形成鲜明的对比。每次去中国高科技中心访问时,回程车票都需要自己解决。当时车票也比较紧张。有一次我曾对先生说,院士享受副部级待遇,中科院应该有相应的部门解决院士的出行问题(我一直坚信,中科院有这样的部门,可先生却始终没有光顾过)。先生却笑着说,xxx(中科院院士,先生的老朋友)说院士是副处级,求人不如求己……。但先生也有不在低调的时候,每当有地区遭受自然灾害需要捐款时,先生的捐款总是全院里最多的。
先生长期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一直从大局出发秉公办事,从不利用职权搞特殊化,不为本单位争资源,争利益。记得学校曾为每位院士增加科研经费xxx万元。先生从大局考虑拒绝了这笔经费。这和只顾本单位的利益,经常和其它单位攀比的我来说,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一直打算在本单位建立一个计算中心,多次找校领导谈,一直未确定下来。有人曾提议,让先生给校长打个电话就解决了,我也深信这一点,但我不能那样做。
先生在处于工作状态时是十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先生平时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如果有什么问题向先生请教,他都会耐心和蔼地为你解答。先生的一生中曾提点和举荐过许多人,曾记得先生主持在我校召开的“理论物理前沿问题研讨会”时,国内一位顶尖学者因晚到错过了集体接站的时间。我去车站接他,在从车站到宾馆的一路上,他讲述了与先生从素不相识,到偶然的机会与先生相识,得到先生的提点与帮助的感激之情。那次研讨会结束不久,中科院发布了新增选的院士名单,前者也在其中,成为一名新科院士。像这样先生帮助后学者的事例很多,不计其单位、出身,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为了国家培养人才服务。同时,先生还经常邀请在相关领域做出杰出工作的青年学者来我校讲学,以集思广益拓展知识领域。这对于先生这样身份来说是十分可贵的。
先生年轻时为报效祖国,放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不顾家人的反对慨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科学与教育事业。先生的严于律己表现在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像他的手稿一样,十分完美、无懈可击。其实,不止是手稿,先生的严谨作风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在火车上,先生在睡觉前,总要把脱下来的衣服一件件叠好,整整齐齐放在一起。先生的严于律己也包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去先生家汇报工作,从先生家出来时热汗淋漓的情景。从此,使我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先生严格自律和普通人一样从不搞特殊化。先生宽以待人,为国家选拔人才,曾提拔和帮助过很多青年学者。这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先生为人谦和,事事不愿麻烦别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是这样。2009年的大年初一先生已经发病了,但怕影响大家过年执意不去医院,直到两天后病情加重,在大家的坚持下才去医院。至今,先生已经离开我们14年了,当我们从他的雕像前走过时,仿佛他还活在我们中间,一位慈祥的老人,和蔼而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期待我们后学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把老一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时至今日,36365线路检测中心和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的祖国也更加强大,逐步走向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