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学习

当前位置: 36365线路检测中心 > 党群工作 > 思想学习 > 正文

关于印发《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7-11-13 16:33:43 点击:

校党发〔2017〕140号

校内各单位: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全校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努力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要求,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通知》相关工作部署,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校党委制定了《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经2017年11月6日中共吉林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会第53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

2017年11月10日




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

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批准了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习近平同志的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对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必将更好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

  党的十九大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于动员全校师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深悟透。要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的要求,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中央明确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要举全党全国之力,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后,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未来的征程上,全校师生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2.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用“8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14个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全校上下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学校事业发展。

  3.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举旗定向、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党中央指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6.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个伟大斗争就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7.深刻领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8.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在经济建设上,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政治建设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文化建设上,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社会建设上,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9.深刻领会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0.深刻领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校上下要通过学习,深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到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最重要的保证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校内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校师生要把推动学校快速和谐发展的工作融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结合到中央的重大部署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谱写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


三、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潮

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既要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上,聚焦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的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

全校师生要全体行动、迅速行动,结合我校党员人数多、基层党组织齐备的特点,发挥学生党员的激情优势和教师党员理性优势,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化为永远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外化为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自觉。

1.原原本本学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校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核心内容,制定系统学习计划,列出专题进行研讨,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央纪委报告和党章修正案,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员干部深入学、广大教师研究学、引导学生自觉学,要原汁原味、逐字逐句地学习,深入理解,深刻领会,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要扎实有效抓好培训工作。党校、团校要举办专题培训班,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青年骨干进行系统培训,实现所有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全覆盖。在学习培训中,要运用好《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辅导材料,运用好《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巡视利剑》《辉煌中国》《强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电视专题片的教育引导作用。

2.大张旗鼓宣讲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学校2名十九大党代表、14个人文社科学院、1700多名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的优势,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宣讲团要立足学校,在落实中央“七进”要求的同时,在校内进院系、进课堂、进班级、进支部,最终进头脑。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做好精神宣讲、政策解读、理论普及,切实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

3.拓宽渠道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校园媒体联盟为载体,充分发挥校报、校电视台、校园网及微博、微信等媒体的重要作用,加强策划,开辟专栏,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在信息挖掘、媒体报道、经验整理、专家谏言和新兴智库、咨询报告等各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发出吉大声音、展示吉大形象,校内各学院、各部门、群团组织、学生社团要全体动员、积极参与,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构建大宣传格局的重要实践。

4.发挥优势研究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发扬红色传统、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组织开展重大课题攻关,推出有深度、有创见、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深入做好理论研究、理论武装和理论宣传。

四、扎实推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工作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紧密结合、与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部署紧密结合、与持续整改的举措紧密结合、与深化综合改革的落实紧密结合、与“双一流”建设的进程紧密结合,久久为功,坚持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找准结合点、瞄准发力点、定准突破点,把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争创一流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中谋划学校的全局工作,坚定“四个意识”,落实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个服务”目标,遵循“四个坚持不懈”,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起来、教起来、传起来、研起来、干起来、实起来,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毫不动摇把校内各级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

一是始终明确政治建设首要位置。进一步教育引导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主张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纯粹忠诚。

二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要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校上下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整改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充分落实十九大的新要求、新目标,不断扩大、巩固整改成果,不断拓宽、提升整改思路,不断完善、创新整改举措,紧跟中央脚步、踏准时代节奏,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三是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校内各基层党组织要突出政治功能,真正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校内各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在思想建设上下功夫,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上下功夫,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2.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目标,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深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丰富完善学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四个实施方案,汲取最新的理论成果,站稳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构建大思政格局,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四个实施方案的牵头推进部门,要结合新标准、新要求,尽快出台可操作的工作计划,确保工作延续、与时俱进;各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全力推进,确保制度落地。

二是大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培育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积极探索提升工作质量、营造合力育人环境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学校一体化育人机制。

三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大力推动“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及时修订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师好用学生爱读的系列教材。在教学中广泛应用“马工程”重点教材,全面落实“马工程”教材的推广和使用,着力办好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3.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充分认清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时代性、紧迫性和使命感,做好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考量和部署。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作为衡量综合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和尺度,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作用,创造有利于师生成长、有利于改革成果共享的良好土壤和环境。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引育方式方法,拓宽并活化人员聘用渠道和用人机制,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切实推进“人才学术特区”建设,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科综合环境、创新环境和开放环境”下“五种类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注重科教文协同育人,加强和完善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自我权益保障的机制建设。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对标“内涵发展、世界一流”新阶段的目标要求,对表中央巡视的反馈意见,综合分析研判多区办学、合校遗留、地域发展、政策约束、机制不顺、制度不全、改革风险等各种因素带来的改革困难,明确症结所在,以问题倒逼改革,实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幅提升。

三是统筹协调推进。围绕体量大、问题多、任务重、难度高等问题,全面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和科研体制机制,人事制度,财经体制,资产、后勤与产业管理管理体制,医学管理体制,办学布局优化调整,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等十个方面的改革任务目标,坚持容易推进的的先推先改,建设急需的边推边改,难度较大的持续推改,切实改出经验、改出特色、改出实效、改出发展。

4.全面实施依法治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法律的原则和规定,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增强学校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健全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大学制度。

一是完善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治理体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完善以党委全委会议议事决策规则、党委常委会议议事决策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等为核心的决策体系建设,以督查督办制度、基层党委会制度、基层党政联席会制度为核心的执行体系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教师代表大会制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等为核心的监督体系建设,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等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建设,以理事会制度等为核心的社会参与体系建设。

二是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治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学术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突出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教师聘任、教学指导、科学研究、学术道德等学术事务中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不断完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既适度分离又协调统一的运行机制,确保学术权力的有效运行。

三是完善以《吉林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大学制度体系。坚决维护章程是校内最高法的权威,按照合法、合规、合章的标准清理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晰党委领导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管理与监督权利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权力(利)主体在学校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依法依章落实在教育经费使用权限、学科专业调整和招生自主权、国际交流合作审批权、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和报批制度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巩固改革成果,不断促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层次合理、内容规范、简洁明确、协调一致的内部制度体系。

5.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

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学校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希望和要求。吉林大学扎根中国大地,经过70余年建设发展,也进入了“内涵发展、争创一流”的新阶段。要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教育、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的现实需求,内化为我们争创一流、建设一流的努力方向,瞄准前沿、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勇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排头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领头羊。

一是加强一流的人才培养。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入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计划”“研究生创新研究计划”,持续加大人才国际化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培养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顶尖人才。

二是创新一流的科学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清晰勾勒出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方向所指、内容所需。科研部门和各科研机构,要原原本本学习、逐字逐句研读,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定准坐标系、找准着力点,以新作为、新贡献给“四个自信”做出有力注解。

三是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要坚持办学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结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推进高教强省建设,逐步实现从过去的适应服务逐步转向服务和支撑引领同步的角色定位转换,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新型智库,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努力服好务、提供好服务。

四是实现一流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扎实推进文化荣校战略,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师生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发展各方面,转化为师生员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师生,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发扬“白求恩精神”和“黄大年精神”,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五、加强组织领导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把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校内各单位,要根据党委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任务落地、责任到人。

1.落实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带头研、带头讲、带头干,结合分管工作讲一次专题党课,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弄清楚、讲明白。校党委常委要落实一岗双责,承担起分管领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工作责任,率先垂范学报告、学党章、学读本,联系实际抓改革、抓创新、抓落实。校内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核心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学校安排、抓好具体工作。

2.做好单位协同。宣传部门牵头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明确学习内容、任务清单、时间节点、负责单位;党校、团校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培训计划,邀请专家解读、安排专题讨论、开展专项轮训;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教师工作部、党委统战部、群团组织、产业党委、附属中学党委等单位,要结合不同领域人员的群体特点制定工作计划,突出系统内部特色。校内各单位要统筹协调、分工负责、集中发力,工作可交叉但不重复,可重叠但有重点,确保面广点准全覆盖。

3.突出校院联动。校内各院级党组织要承担起落实学校部署和组织内部学习宣传贯彻的双重责任,要结合学校安排和专业特点,制定院级实施方案。抓住党支部和团支部学习的重要环节、发挥专业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特殊作用,利用课堂和寝室的学生集中特点,主动设置主题,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要围绕专家、专业,围绕所学、所长,围绕理论、实践,把党的十九大精贯彻好、落实好。

4.坚持联系实际。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实践、指导实践,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里,落实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国内合作、队伍建设、党的建设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好做法、总结好经验、选树好典型,通过工作研讨、案例推广、现场会议等形式,引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5.形成长效机制。全校党员师生,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工作、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责任、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遵循,在日常学习工作中长期坚持。校内各单位要下马看花、脚踏实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制定到工作计划中、落实到目标任务上、践行到改革发展里,抓持续、管长久,既要打赢学习宣传攻坚战,更要取得贯彻落实持久战的最后胜利。

6.强化督促检查。校内各单位要根据学校党委的意见迅速启动相关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载、有绩效。学校要适时成立专项调研组,对校内各单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督导,要把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基层党建检查考核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