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2月28日,36365线路检测中心召开课程改革工作务虚会。会议聚焦现实,直面问题,坐而论道,研究探讨面向未来的课程设置,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适切性,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
吉林大学党建工作联络员苏维彪,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学院学术、学位、教学委员会主任,院长助理以及各系、中心主任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院长邹勃主持。
副院长王海军汇报了学院本科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情况,汇报了主干课教学团队和教学梯队布局,重点探讨了OpenAI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强调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公共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唐笑年汇报了学院公共物理课程建设情况,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的设想和规划。唐笑年表示,中心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师资力量不足、创新能力不强,面向全校各专业,课程改革难度较大,建议学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中心将竭力推动课程改革,满足各学院的物理课程教学需求。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王鑫汇报了实验课程的建设情况。王鑫表示,实验教学存在内容传统、前沿性实验占比低;实验仪器老旧,学院先进的科研平台对实验教学反哺不够以及实验教学涉及因素众多,投入较大,实验课改革阻力较大等现实问题。在会议的研讨环节,各系、中心、实验室主任分别就本单位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分享了思考和建议。
邹勃认真听取了各位老师的思考和建议,并表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基础。面对OpenAI、脑机接口等科技的飞速发展,物理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浪潮,从基础环节入手,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人才培养的适切性。邹勃强调,各系、中心、实验室主任的思考和建议,有五个方面的共识,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吸纳落实。一是注重课程的前沿性。要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与前沿科学技术相结合,以科学问题为导向,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二是注重课程的交叉性。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体系。探索建立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科研背景的多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的长效机制。三是注重实验课程建设。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要探索建立理论课和实验课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条件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实验资源。四是注重课程的个性化。加强“微专业”建设,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五是注重课程的趣味性。有趣的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可以利用视频、游戏、虚拟现实等多媒体和技术工具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最后,邹勃还特别强调,改革的目的不仅要提高教育质量,更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在总结讲话中,孟文卓表示,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学院的中心工作,决定着学院的未来。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高潮,教学活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针对课程改革,孟文卓着重强调两个“责任”。一是广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责。避免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兴趣,应激发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二是各系、中心、实验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尽责。发挥组织效能,传承吉大物理优良传统,将物理人创业时的韧劲、拓业时的冲劲和守业时的恒心发扬光大,涵养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营造竞相干事创业的发展氛围,将做好教学工作的责任感传递到每一位教师,将本次会议的精神落到实处。
务虚会持续了5个多小时。教学委员会主任张汉壮认为,本次务虚会以“课程改革”为主题,体现了学院对本科教学的高度重视和前瞻性思考,意义重大。党建工作联络员苏维彪认为,本次务虚会讨论热烈而充分,达成多个方面共识,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改革思路和举措,形式上务虚,实际上务实地推动了学院各方面工作。